您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 >

圣牧预亏10亿、现代料赔9亿,中国“奶农”还有活路吗?

2019-11-29 15:35 来源:母婴网
  中国圣牧将亏损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拨备约6.5亿元;

  二是集团为应对原料奶市场需求疲软而控制奶牛数量,原料奶价格普遍下降,生物资产公平值减销售费用的变动产生重大亏损约6亿元;

  三是2017年面对乳制品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调整市场战略,自有品牌液态奶的销量和售价相较上年均降幅较大,同时原料奶的平均价格相对上年降幅较大。

  无独有偶。

  现代牧业(01117.HK)日前发布的盈利预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现代牧业2017年亏损净额不少于9亿元。

  另外,据《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获悉,原生态牧业(01431.HK)2017年也将处于亏损状态。

  这真是让人震惊不已,几年之前,奶牛养殖还是“好日子”,现如今,奶牛养殖却成了“烫手山芋”。

  作为中国万头牧场代表的现代牧业、中国圣牧和原生态牧业“清一色”陷入亏损泥淖,而辉山乳业则已经破产重组了。

  有人说,2018年以来,中国奶牛养殖行业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前景并不乐观,亏损可能会成为常态。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目前国内乳业上下游的差距正在拉大,加工企业利润较好,但养殖企业苦不堪言。尤其是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升的当下,加工企业通过产品提价,开发高端高价产品来化解成本问题,而上游的原奶价格还在不断下滑。

  屋漏偏逢连夜雨!

  3月27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因为贷款实在还不起了,山西省山阴县一养牛老板自杀,他用死证明了养牛人的不易。

  不幸离去的这位老板,名为雷志仁,是山西省山阴县志仁奶牛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刚刚60岁出头。

  工商信息显示,志仁奶牛专业合作社注册资本为300万,成立于2007年11月,雷志仁就是法人代表。

  实际上,除了万头牧场,目前中小牧场更是举步维艰,由于成本高、欠款多,中小牧场主也都是勒着腰带过紧日子。

  “养奶牛还不像养肉牛,乳制品加工厂门槛太高了,进不去。而养肉牛就不一样了,市里面农贸市场租赁一个门店,找一个会剥牛的师傅,牛养大了直接卖肉就可以了。不打水,没有死牛肉,上门的客户还是很多的。行情好了卖快点儿,行情不好就多养几天吗。可是牛奶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乳制品加工厂拒收了,偷偷拉到黄河故道里倒了都是要花钱的!!!”一位已经转行从事草业的人士表示,其牧场于2017年4月初关门,关门之前也是经历了很多个不眠之夜的内心挣扎的,不甘心是最大的心理障碍。“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那种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验到的,因为关门了,就意味着几百万的固定资产变成了废物了!而且,还要每年承担十多万的土地租金!可是,如果不关门呢,继续被压榨下去,可能还要债台高筑!……两害取其轻,还是狠心关了!”

  为何国内奶牛养殖亏得一塌糊涂呢?

  说白了,就是奶价太低!

  几年前,优质原奶收购价格可以达到4元/公斤;但是,如今优质原奶收购价格则降至3.5元/公斤,其他原奶收购价格也就2.8元/公斤,最让人痛心的则是,由于国内原奶过剩,不少乳制品加工企业开始提高门槛,都在变相减收、限收甚至拒收。

  但实际上,如果按照牛奶消费量和原奶供应量对比的话,国内原奶其实并不过剩,然而,廉价进口大包粉(注:三鹿奶粉昔日股东即新西兰恒天然就是向我国输入进口大包粉的一个主要外资企业)蜂拥而入,致使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大进口大包粉的使用力度,自然就要减少对国内原奶的收购了。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进口大包粉18.6万吨,同比增长31.5%,平均价格为3058美元/吨,尽管价格已经是近年来的高位,但换算回原奶的价格为3.1元/公斤,依然比同期农业部监测的10省原奶收购价格3.5元/公斤要低。

  李胜利指出,国内的规模化牧场的整体成本和效率已经控制不错,但总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国内成本控制较好的牧场原奶成本在2.7-2.8元/公斤,很多牧场的成本还要超过3元,但大包粉的主要出口国新西兰由于其放牧、设施较少等先天优势,原奶成本在1.7元/公斤,还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企业都是逐利的,进口大包粉价格低廉,尽管营养存在损失,但是在利益面前,企业仍选择了进口大包粉”,一位乳企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不能指望企业去自我改变,有关部门必须从行业标准上去约束,从而将进口大包粉拦在门外,这才能让国人喝上好牛奶,并拯救国内奶牛养殖行业。